# 使用Mydumper备份和恢复mysql数据库
Mydumper 是一个高性能 MySQL 数据库备份工具,设计用于解决 mysqldump 在备份大型数据库时遇到的性能瓶颈问题。与 mysqldump 相比,
# 优势
# 并发备份
Mydumper 可以利用多个线程并行导出数据库,大幅缩短备份时间,特别是在多核 CPU 环境下。
# 最小锁定时间
Mydumper 设计用来尽可能减少对数据库的锁定时间,通过非阻塞备份来最小化对生产环境的影响。
# 导出/导入操作的优化
Mydumper 对输出的数据文件进行了优化,便于高效导入。与之配合使用的 Myloader 工具可以并发导入这些数据文件,大幅度缩短数据恢复时间。
# 灵活的备份选项
Mydumper 允许用户灵活选择备份哪些数据库或表,支持各种过滤选项,满足不同的备份需求。
# 更好的压缩和分块
Mydumper 支持输出文件的压缩,也支持按文件大小对输出文件进行分块,便于管理和传输。
# 易于使用
相比 mysqldump,Mydumper 提供了更多易于使用的选项和更好的性能,使其成为大型数据库环境下的备选备份工具。
Mydumper 如此强大,使其在需要快速、高效备份 MySQL 数据库的场景中,成为了首选工具。尤其适合于大规模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工作。
# Mydumper主要特性
1.轻量级C语言写的 2.多线程备份,备份后会生成多个备份文件 3.事务性和非事务性表一致的快照(适用于0.2.2以上版本) 4.快速的文件压缩 5.支持导出binlog 6.多线程恢复(适用于0.2.1以上版本) 7.以守护进程的工作方式,定时快照和连续二进制日志(适用于0.5.0以上版本) 8.开源 (GNU GPLv3)
开源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mydumper/mydumper
# 安装Mydumper
系统: centos7
# yum -y install glib2-devel mysql-devel zlib-devel pcre-devel zlib gcc-c++ gcc cmake
# cd /data/software/
# wget https://launchpad.net/mydumper/0.9/0.9.1/+download/mydumper-0.9.1.tar.gz
# tar zxf mydumper-0.9.1.tar.gz
# cd mydumper-0.9.1/
# cmake .
# make && make install
安装完成后生成两个二进制文件mydumper和myloader位于/usr/local/bin目录下
# ls /usr/local/bin/my*
/usr/local/bin/mydumper /usr/local/bin/myloader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# 安装完成
mydumper --help
myloader --help
2
# mydumper 参数解释
-B, --database 要备份的数据库,不指定则备份所有库
-T, --tables-list 需要备份的表,名字用逗号隔开
-o, --outputdir 备份文件输出的目录
-s, --statement-size 生成的insert语句的字节数,默认1000000
-r, --rows 将表按行分块时,指定的块行数,指定这个选项会关闭 --chunk-filesize
-F, --chunk-filesize 将表按大小分块时,指定的块大小,单位是 MB
-c, --compress 压缩输出文件
-e, --build-empty-files 如果表数据是空,还是产生一个空文件(默认无数据则只有表结构文件)
-x, --regex 是同正则表达式匹配 'db.table'
-i, --ignore-engines 忽略的存储引擎,用都厚分割
-m, --no-schemas 不备份表结构
-k, --no-locks 不使用临时共享只读锁,使用这个选项会造成数据不一致
--less-locking 减少对InnoDB表的锁施加时间(这种模式的机制下文详解)
-l, --long-query-guard 设定阻塞备份的长查询超时时间,单位是秒,默认是60秒(超时后默认mydumper将会退出)
--kill-long-queries 杀掉长查询 (不退出)
-b, --binlogs 导出binlog
-D, --daemon 启用守护进程模式,守护进程模式以某个间隔不间断对数据库进行备份
-I, --snapshot-interval dump快照间隔时间,默认60s,需要在daemon模式下
-L, --logfile 使用的日志文件名(mydumper所产生的日志), 默认使用标准输出
--tz-utc 跨时区是使用的选项,不解释了
--skip-tz-utc 同上
--use-savepoints 使用savepoints来减少采集metadata所造成的锁时间,需要 SUPER 权限
--success-on-1146 Not increment error count and Warning instead of Critical in case of table doesn't exist
-h, --host 连接的主机名
-u, --user 备份所使用的用户
-p, --password 密码
-P, --port 端口
-S, --socket 使用socket通信时的socket文件
-t, --threads 开启的备份线程数,默认是4
-C, --compress-protocol 压缩与mysql通信的数据
-V, --version 显示版本号
-v, --verbose 输出信息模式, 0 = silent, 1 = errors, 2 = warnings, 3 = info, 默认为 2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# myloader 参数解释
-d, --directory 备份文件的文件夹
-q, --queries-per-transaction 每次事物执行的查询数量,默认是1000
-o, --overwrite-tables 如果要恢复的表存在,则先drop掉该表,使用该参数,需要备份时候要备份表结构
-B, --database 需要还原的数据库
-e, --enable-binlog 启用还原数据的二进制日志
-h, --host 主机
-u, --user 还原的用户
-p, --password 密码
-P, --port 端口
-S, --socket socket文件
-t, --threads 还原所使用的线程数,默认是4
-C, --compress-protocol 压缩协议
-V, --version 显示版本
-v, --verbose 输出模式, 0 = silent, 1 = errors, 2 = warnings, 3 = info, 默认为2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# 备份数据库
# mkdir -p /data/backup/mysql/
# mydumper -u root -h 192.168.1.12 -p 123456 -P 61920 -B DBName -o /data/backup/mysql/
2
3
4
从上面可以可以看出
备份所生成的文件 目录中包含一个metadata文件
记录了备份数据库在备份时间点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名,日志的写入位置,
如果是在从库进行备份,还会记录备份时同步至主库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及写入位置 每个表有两个备份文件:
database.table-schema.sql 表结构文件
database.table.sql 表数据文件
# 恢复数据库
# 删除 beta 库
root@localhost [(none)]>drop database DBName;
# myloader 恢复
# myloader -u root -p 123456 -h 192.168.1.12 -P 61920 -B DBName -d /data/backup/mysql/
# 验证
root@localhost [(none)]>show databases;
2
3
4
5
6